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农业农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于2016年7月由农科相关学科专业组建而成,其办学历史超过60年,成果丰硕,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基地建设和热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创建世界一流作物学学科为核心,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学院聚焦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型农科人才培养,紧密围绕海南的需求积极作为。以“热带高效农业”为发展方向,学院致力于成为该领域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国际热带农林高等教育及学科发展的领军者。同时,学院对接国家农业强国战略,结合海南自贸港的战略需求,围绕学校的“三大改革”和“七项任务”,构建“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小院+基地+实验室”的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海南乃至全世界的热带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在校师生规模达9000人,建立了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专任教师417人(外籍4人),其中博士300余人,正高98人,副高137人,拥有国家级人才9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6名,海南省“领军人才”30名,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名,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学科引领理念,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继续保持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艺与种业(作物、草业、种子、园艺方向)、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利用、植物保护方向)、畜牧、兽医、林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作物学两批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园林、风景园林、园艺、动物医学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林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拥有1个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草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技术支持单位),10多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区域性实验室以及4个其它省部级平台及校级(市级)科研平台。建设有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4个,国家种质资源库1个,省级种质资源库3个,林业规划设计资质中心1个。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及校级科研创新团队61个,科技小院30个,国家级产业技术体系4个,省级和校级产业技术体系各8个,博士村长团队11支,热带高效联盟1个。
近五年(2019-2024年),学院获批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等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超4亿元。在SCI源期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被Cell、Nature Plant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重要期刊收录论文3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选育国审牧草品种2个、国审水稻品种1个、省审水稻品种8个,认定省级油茶品种6个,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项,获省部级成果奖50余项,发表出版物及专著1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