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院系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正文
当前: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日期:2023.06.27 点击:

修业年限:四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备车辆工程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视野开阔,具备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预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成为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能够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目标2:能够跟踪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双创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解决车辆工程领域设计、开发、生产等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具备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培养目标4:具有尊重科学、民主决策、团队合作、协调组织的决策意识和能力,能够在跨文化和多学科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

专业前景: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于2005年开办,至今已培养16届约1200余名毕业生。本专业立足于“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全域推广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全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专业贯通、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振动学、电工学、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电子学、车用动力基础、汽车与可持续发展、工程经济与管理。

实践实训:实验室面积2500余平米,实验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拥有功能齐全的智能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汽车动力测试、汽车检测、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汽车仿真、汽车电子、新能源仿真控制等专业实验室。此外,本专业与海南省内外多家企业如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新苏模塑工贸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盛洋模具塑料制造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可充分保障本专业实验、实践的顺利开展。

特色优势:本专业拥有“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等省部级科教平台,建有一批产教融合的“海南大学优秀校外实践基地”,为海南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产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车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近三年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3%,就业行业分布于各类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等部门。

保研考研:近3年的平均升学率为30%(其中保研率约8%),升学高校主要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一流高校。

出国留学:每年申请出国留学学生比例约为2-3%,主要留学国家有英国、德国、美国以及东亚部分国家。


优秀毕业生代表

1.孙川,2007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孙川,男,1989年生,工学博士,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人社部“香江学者”计划,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试验中心主任,曾获江苏青年科技创新“U35创新”提名人选、苏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等荣誉。先后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展有关研究工作。长期围绕自动驾驶决策控制及测试评价开展相关工作,开发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动驾驶软硬件集成平台、自动驾驶综合智能测试系统装备,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江苏汽车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人社部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裁判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专项等有关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独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公开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制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团体标准2项。同时,作为院属某孵化企业智驾团队核心成员开展L4级自动驾驶产业化工作,所开发的无人集卡、无人巴士在宁波港等得到规模化应用、参与了国内首批井工矿自动驾驶研制工作,已在内蒙某煤矿完成阶段性试验。

2.陈飞,2009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陈飞,男,1990年生,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汽车分会副总干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底盘分会委员。主要从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能源动力系统优化控制与检测技术、飞行汽车整车与能源动力系统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防173基金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10项,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曾获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22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3.黄小峰,2005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黄小峰,2009年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到上海工作,2011年成立上海牧赫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拥有专业团队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国防装备与世界接轨,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并多次获得中船重工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项。公司重点参与了瓦良格号和某大型驱逐舰部分装备的研制和试验,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公司还和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为航天科工集团地面装备提供配套产品,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推进海军装备的替代进口国产化研制和普及,预期将取得新的突破。

4.谭泽强,2013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谭泽强,2017年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到重庆工作,目前就职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 EMC 整车和零部件的测试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7项国家标准和3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授权专利8项。第一起草人起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1项,该项标准作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作为排名第一标准推荐申报工信部2023年的百强团标,作为新能源汽车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屏蔽效能测试和研究工作行业的技术领头人,每年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的行业会议进行技术演讲,累计观众达到10000人次,开发了屏蔽效能测试相关的设备应用于国内主机厂和测试机构以及国外出口,打断了国外设备的垄断。2022年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李海波,2007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李海波,2011年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11-2014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习(推荐免试),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在东风汽车公司研发总院工作。现为东风汽车公司级技术人才库专家,高级工程师。曾获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青年自主创新科技奖三等奖、“青年岗位能手”等等诸多荣誉。先后发表论文7篇,发明专利19项,授权9项,受理10项。东风科协论文1等奖1项,2等奖1项。

6.范海燕,2013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

范海燕,2017海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17-2020年在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推荐免试),毕业后前往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破格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海外)”。研究方向是力/声超材料及新原理功能器件的研究,现主持科研经费超过400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科技厅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B,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9篇文章, 并获得ESI高被引, 编辑推荐等荣誉, 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 承担物理学、声学和力学等领域数十个权威期刊的审稿工作。荣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香港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898-66271526

院系官网:https://hd.hainanu.edu.cn/jidian/


教师指导学生汽车性能测试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汽车混合动力测试实验


学生在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实习


学生在海南钧达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实习


智能车联网实验室


2023、2024赛季海南大学南海车队成绩


2024年10月海南大学南海车队在河南郑州参赛


学生设计制造的赛车在比赛中

热点查询
最新公告 MORE
特殊类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