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院系专业 生态学院 正文
当前:生态学院
生态学
日期:2023.06.27 点击:

、培养目标

生态学专业本科教育坚持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复合型科技人才,有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栋梁之才。

目标1:要求学生扎实掌握生态学专业基础理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了解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国家公园等生态学相关重大战略与工程。

目标2学会用生态学思想、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3具备生态学、生态规划、生态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科研单位、教育、规划部门、环保部门、林业与气象水文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生态学研究与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区域规划与设计、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环境生态修复等工作。

目标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团队中分工协作、组织管理,能够不断更新和调整自身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适应技术进步、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

目标5能够为在生态学、生命科学、地理学及农林等相关专业深造的硕博研究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培养规格

(一)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 海南大学生态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要求1:扎实掌握大学数、理、化、生、信等专业基础知识和生态学基础理论、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和使用。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一门外语(英语)应用。

要求2:学习一定的政史哲知识,培养人文素养,在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学会全球宏观思考对比思维,通过四年学习提升思考力、批判力和创新力。

要求3了解生态学的历史、 现状、 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到全球的多尺度、多层级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要求4:掌握和使用生态学基本科学思想设计分析生物、自然环境变化、管理方案;掌握基本的自然环境、生物调查观测方法,数据统计信息分析方法。 具备生态调查报告、 规划的基本撰写能力

要求5: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继续深造的潜能,具备交叉科学和思维发展能力,适应未来创新需求。

1.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矩阵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三、专业核心课程

生态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应用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生态数据分析、科技论文写作、前沿与学科交叉讲座

四、课程修读顺序拓扑图


五、主要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一)主要课程

生态学基础、科技论文写作、前沿与学科交叉讲座、综合生态学实验

(二)创新(创业)课程

生态学专业创新实践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

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生态学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专业实验类课程设置植物学实验、综合生态学实验;部分专业课设置的课外实践或课内实验。

七、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指要求和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课余活动,并分层次规定相应学分的一种培养安排。本专业的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法律援助等。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不属于课程学分。

八、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共计153学分,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1.必修课程12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3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1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7学分,实践教学课程(独立开设)14学分。

2.选修课程至少25学分,其中:

(1)通识类选修课程至少7学分,其中:人文通识经典类课程至少3学分,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类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至少分别修读2学分;

(2)专业选修类课程和跨专业选修类课程合计应修读至少14学分。其中,跨专业选修类课程由学生自愿选择是否修读,修读学分不超过6学分。

3.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至少3学分。

上述三类课程加和为毕业要求总学分数。另外,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3学分,以*形式在专业课程设置表中标记。

九、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2. 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关联度矩阵表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培养目标指标点 1

培养目标指标点 2

培养目标指标点 3

培养目标指标点 4

培养目标指标点 5

公共必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


L

M

形势与政策




L

H

思想道德与法治


M


M

H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M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M



M

体育




L

L

大学英语




H

H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H


L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课内实践)


H


L


军事理论






国家安全教育


M


M


军事技能训练




L


计算机基础与人工智能




H

H

大学语文




L

H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H

H

M

大学生

生涯规划


L


H

M

大学生

就业指导


L


H

M

劳动教育实践


L


M


学科基础课

高等数学A2




L

H

线性代数A2




L

H

概率统计A2




L

H

大学物理A




L


大学物理实验




L


有机化学C




L


有机化学实验C




L


学科基础课

无机化学C




L


无机化学实验C




L


分析化学B




L


分析化学实验B




L


生物化学C



M


H

生物化学实验C



M



微生物学B



M


H

微生物学实验B



M



遗传学B



L



遗传学实验B



L



分子生物学实验C



H



新生入学教育

与导学



M

H


生态学基础

H

H

H

H

H

专业必修课

自然地理学


M

M

H

H

植物学



M


H

应用生态学

H

H

M

H

H

生态数据分析

H


M

H


动物学



M


H

进化生态学

H

H

M


H

科技论文写作



M

H


专业实践类

植物学实验



H

H

H

综合生态学实验


H

H

H


生态学野外

综合实习

H


H

H


生态学专业

创新实践

H


H

H


毕业实习



H

H


通识通选类

人文通识

经典类课程






科学精神与

职业素养类课程


M




公共艺术类






专业选修课

基础导向

H


M


H

应用导向

H


M



能力导向

H


M



注:1.根据课程对各项培养目标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评价)\M(强调)\L(覆盖)” 表示课程对该培养目标贡献度的大小。

2.支撑强度的含义是:该门课程覆盖培养目标指标点的多寡,每门课程对各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应有具体依据,每项培养目标能够完全被相关的课程支撑。

3.教学环节: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矩阵应覆盖所有教学环节。


  • 生态学院
    更多专业: 生态学
热点查询
最新公告 MORE
特殊类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