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内容 | 优势 | 特色 |
1 | 学科地位 | 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含括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 | 2013年获批海南省重点学科,2016年晋升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2020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2 | 科研经费 | 平均每年科研经费200万以上。 | 主要研究东坡文化、南海文明、海南历史文化、文艺批评、网络文学、创意写作等。 |
3 | 师资规模 | 专任教师49人,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高级职称教师约占78%,博士比例90%以上。 | 现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德国洪堡基金学者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专家3人等。 |
4 | 人才体系 | 拥有文史哲多学科交叉重要师资,老中青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本科生可以保研、考研至院内或校外高校。 | 发挥文史哲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厚基础、强特色、重应用、宽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
5 | 升学比率 | 本科毕业生升学率约30%。 | 考研升学主要为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985、211、双一流等高校。 |
6 | 竞赛成果 | 荣获国家级奖项多项、省部级奖20余项。 | 国家级一流课程《李白导读》、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跨越山海,语润民心”推普助兴实践团被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团队。学生在全国诗词大赛、全国大学生诗歌节、演讲比赛等重要比赛中斩获多项奖项。 |
7 | 实习就业 | 教育机构、政府公务员、新闻出版、记者、编辑、国企央企等。 | 为学校、政府机构、新闻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
8 | 赋能科研 | 校(院)内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为本科生开展科研赋能。 | 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海南省中国文学研究中心、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网络文学研究院、韩少功创意写作中心、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产学研基地20多个。 | 海南日报、南海网、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海南大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海南华侨中学美丽沙分校等。 |
举办东坡文化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10多场,承担学校全部国际学历生、语言生的汉语教育、国情教育等教学任务,汉语志愿者项目累计培养国际中文教育人才数百名。 | 先后培养出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亚茹、中泰“建交五十年·华教五十人”获奖者王波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
9 | 升学路径 | 每年30%左右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继续深造。 | 学院、学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构建“学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校友—朋辈”五维育人体系,引导更多毕业生继续深造。 |
10 | 就业保障 | 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业导师、校外导师作用,建立“一生一策”全过程指导机制。 |